屏幕上完美地重合了。
苏晚萤立刻拨通了沈默的电话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:“沈默,我找到了。她的动作不是习惯……是‘启动键’。”
电话那头,林老师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,她正坐在堆满古籍的书房里,面前摊开着阿彩过去三年的工作日志和全市所有“残响事件”的爆发时间表。
她用指尖点着几处标记:“沈默,你看这里。每一次‘倒影法庭’显形前的二十四小时,阿彩的工作记录都是四个字——身体不适,请假。而她的代班者,无一例外,都是用湿抹布和玻璃水来清洁铜镜,从未触发过任何异常。”
她的另一只手,正翻开一本泛黄的线装古籍,书页上用朱砂批注着三个字——《镜鉴录》。
她找到了其中一篇关于“镜役”的记载,上面的文字晦涩难懂:“上古之镜,通阴阳,辨是非。然镜有灵,需役者以养之。役者需心无判,手有恒,日拂七度,以调阴阳之息,引天地之正。若心有挂碍,则镜生魔障。”
林老师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:“‘心无判’……心中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。我查了阿彩的背景。她五岁时,父亲因一桩冤案被错判入狱,不久后在狱中病逝。她目睹了整个过程。强烈的精神创伤让她进入了一种罕见的‘情感冻结’状态。她不哭不笑,对善恶没有强烈的感知。她不是忘记了仇恨,而是她的情感系统为了自我保护而关闭了。这种状态,反而让她成了最理想的‘无意识仪式执行者’——她不记得仇恨,却用身体最深的本能,记住了审判的节奏。”
沈默挂断电话,车子已经停在了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下。
他敲开阿彩的家门,一股浓重的尘土味袭来。
阿彩的家很小,但异常整洁,只是这种整洁带着一种病态的偏执。
墙壁上没有家人的照片,没有风景画,而是贴满了法院那面铜镜在不同时间、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。
晴天,阴天,清晨,黄昏。
每一张照片背面,都用铅笔小字标注着日期和天气。
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这些照片,仿佛那不是一面镜子,而是她世界的全部。
沈默的视线落在茶几上的一本旧相册上,他轻轻翻开。
第一页,就是一个男人抱着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站在庄严的法院门前。
照片上的男人笑容温和,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。
照片背后,是一行娟秀但无力的字迹:“爸爸说,镜子会记
苏晚萤立刻拨通了沈默的电话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:“沈默,我找到了。她的动作不是习惯……是‘启动键’。”
电话那头,林老师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,她正坐在堆满古籍的书房里,面前摊开着阿彩过去三年的工作日志和全市所有“残响事件”的爆发时间表。
她用指尖点着几处标记:“沈默,你看这里。每一次‘倒影法庭’显形前的二十四小时,阿彩的工作记录都是四个字——身体不适,请假。而她的代班者,无一例外,都是用湿抹布和玻璃水来清洁铜镜,从未触发过任何异常。”
她的另一只手,正翻开一本泛黄的线装古籍,书页上用朱砂批注着三个字——《镜鉴录》。
她找到了其中一篇关于“镜役”的记载,上面的文字晦涩难懂:“上古之镜,通阴阳,辨是非。然镜有灵,需役者以养之。役者需心无判,手有恒,日拂七度,以调阴阳之息,引天地之正。若心有挂碍,则镜生魔障。”
林老师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:“‘心无判’……心中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。我查了阿彩的背景。她五岁时,父亲因一桩冤案被错判入狱,不久后在狱中病逝。她目睹了整个过程。强烈的精神创伤让她进入了一种罕见的‘情感冻结’状态。她不哭不笑,对善恶没有强烈的感知。她不是忘记了仇恨,而是她的情感系统为了自我保护而关闭了。这种状态,反而让她成了最理想的‘无意识仪式执行者’——她不记得仇恨,却用身体最深的本能,记住了审判的节奏。”
沈默挂断电话,车子已经停在了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下。
他敲开阿彩的家门,一股浓重的尘土味袭来。
阿彩的家很小,但异常整洁,只是这种整洁带着一种病态的偏执。
墙壁上没有家人的照片,没有风景画,而是贴满了法院那面铜镜在不同时间、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。
晴天,阴天,清晨,黄昏。
每一张照片背面,都用铅笔小字标注着日期和天气。
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这些照片,仿佛那不是一面镜子,而是她世界的全部。
沈默的视线落在茶几上的一本旧相册上,他轻轻翻开。
第一页,就是一个男人抱着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站在庄严的法院门前。
照片上的男人笑容温和,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。
照片背后,是一行娟秀但无力的字迹:“爸爸说,镜子会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