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,就交给你与标儿一同负责,务必让这土豆早日在大明生根发芽,让百姓都能吃上饱饭!”

    “孙臣遵旨!”朱高炽躬身应道。

    现场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,众人围绕着土豆的种植技术、推广区域、后续培育等问题展开讨论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——即便没有温室大棚,这亩产十几石的土豆,依旧是能改变大明命运的社稷神器,大明的粮食盛世,已然近在眼前。

    朱高炽脸上也露出了笑容。

    土豆放在大明,那可真是金元宝啊,或者说比金元宝还要贵重千倍万倍不止!

    金元宝能换钱、能彰显财富,却不能解百姓饥肠辘辘之苦,不能救饿殍遍野之难;但土豆不同,它能作为百姓餐桌上的主粮,一口口填饱肚子,一条条保住性命,这是任何金银珠宝都无法比拟的价值。

    国家大事,说到底不过钱粮二字!

    粮食更是每一个王朝稳固统治的根基——百姓有粮吃,才会安居乐业,才会拥护朝廷;若是粮食短缺,百姓饥寒交迫,王朝的根基便会动摇。

    可现如今的大明,粮食产量本就低得令人发指,寻常年份里,南方水稻亩产不过两三石,北方小麦更是只有一石半左右,勉强够百姓糊口;偏偏又赶上小冰河期来临,旱灾、水灾、蝗灾连年不断,田地颗粒无收,粮食大幅度减产,数千万大明子民面临着“易子相食”的绝境,如何能撑得住?

    于是乎,饥民流民开始大规模出现,他们背井离乡,四处乞讨,只为寻一**命的吃食。

    可朝廷的赈灾粮本就有限,面对海量的饥民,根本是杯水车薪。当百姓连最后一丝希望都破灭时,便会啸聚山林、聚众作乱,从最初的抢夺粮食,到后来的揭竿而起,将所有的怒火与绝望都发泄到朝廷身上。

    历史上无数王朝的覆灭,皆源于此,若是任由这般发展,这庞大的大明帝国,迟早也会重蹈覆辙,最终轰然倒塌!

    可现在有了这土豆,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!

    土豆的产量,是水稻的十倍,更是小麦的二十倍!

    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差异,背后却是生与死的天壤之别——原来需要十亩水稻田、二十亩小麦田才能养活一户人家,才能让一家人不饿肚子;现在有了土豆,只需一亩地、两亩地,就能满足一户人家的口粮需求。

    那多出来的土地,难道要空着、荒着吗?当然不是!百姓可以在多余的土地上继续种土豆,或是种植其他作物,既能储备更多粮食,又能换取其他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