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控制温度与湿度,让土豆始终处于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中,不受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的影响,生长周期缩短,产量自然惊人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但大家也看到了,搭建温室大棚并非易事。虽说琉璃如今在大明已能批量烧制,成本不算极高,可维持大棚供暖却需要持续消耗薪柴。寻常百姓家中,冬天连自身取暖的薪柴都紧缺,根本无力承担大棚供暖的消耗;而且,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搭建大棚,像北方严寒之地、南方多雨区域,搭建难度与成本都会大幅增加。”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土豆推广到各地后,没有了温室大棚的加持,产量必然会有所下降,还会受当地气候、土壤条件的影响,无法保证每块地都能达到三十一石的产量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众人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,神情纷纷紧绷,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郑清之叹了口气,低声道:“胖殿下说得是……温室大棚虽好,却不是百姓能负担得起的。若是没有大棚,产量怕是要大打折扣啊。”

    户部官员们也面露忧色,先前的兴奋劲儿消散了大半——若是产量骤降,那之前的期待岂不是要落空?

    朱元璋也收起了笑容,看向朱高炽,语气带着几分急切:“炽儿,照你这么说,这土豆推广出去,产量会降多少?”

    朱高炽连忙补充道:“皇爷爷放心,即便没有温室大棚,只要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,土豆的适应性依旧远超水稻与小麦。我估算过,在普通田地种植,即便受气候影响,亩产维持在十几石还是没问题的!”

    “十几石!”这个数字如同定心丸,瞬间让众人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郑清之先是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激动地说道:“十几石也足够了啊!南方水稻亩产不过三石,十几石就是它的六七倍;北方小麦亩产一石半,十几石更是它的十几倍!这依旧是前所未有的高产啊!”

    群臣也纷纷回过神来,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。

    赵勉更是激动地说道:“是啊!即便亩产十几石,也足以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!胖殿下先前说亩产二三十石,如今虽因条件限制无法完全达到,可十几石也远超预期,这份功绩,足以载入史册!”

    众人看向朱高炽的目光中,钦佩更甚——他不仅带回了高产粮种,还能客观分析利弊,不夸大、不隐瞒,这份务实与远见,实在难得。

    朱元璋也重新露出了笑容,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,语气欣慰:“好!好!即便亩产十几石,也是天大的好事!炽儿,你做得好!接下来的推广事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