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了《医药品公平竞争规约》修订草案下月国会表决,其中的禁止渠道捆绑条款若能通过,将重创津村。这听起来非常美好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,关键在于这个‘如果’。草案目前只是草案,并未成为法律。”

    “日本国会的审议过程和最终的投票结果都存在变数。万一,这个关键的条款最终未获通过,或者被大幅修改弱化了呢?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依据其‘即将通过’而制定的合作计划,其根基何在?对抗津村渠道霸权的核心武器不就失效了?我们又如何应对计划落空后津村的反扑?”

    “最后,小林社长提出以即将投产的东京港GMP工厂作抵押担保,这份魄力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
    方言话锋一转,带着几分审视:

    “我还有几个操作层面的问题:其一,这座工厂目前是否已经具备被有效抵押的法律条件?其价值评估由谁来做?是否符合我方预期?其二,也是更重要的,万一合作失败或因故中断,我们中方如何有效行使远在日本的抵押权?实际执行的成本和可行性有多高?其三,”方言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:

    “贵方急于在此刻提出合作,甚至不惜给出如此重的抵押承诺,是否正是看准了津村分身乏术于伊朗项目这个所谓‘窗口期’?说白了,你们想迅速利用中方作为破冰的硬拳头,去打你们在国内暂时啃不动的津村堡垒,抢占其因资源外流而可能出现的市场空缺?这个战略意图,似乎过于急切了?”

    方言最后一连串的问题,特别是点出小林可能是在借刀杀人、利用中方当枪使,把这场合作潜在的地缘政治博弈、商业风险和被利用的可能性,淋漓尽致地剖析出来。

    空气瞬间再次紧绷。

    小林一雅脸上的温和笑容第一次显得有些凝固。

    田中博士等人也面露凝重。

    王玉川教授则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,对方言抓住核心风险点的敏锐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赵锡武的目光在方言和小林之间来回扫视,等着看小林如何化解这近乎摊牌式的逼问。

    饭桌上的气氛,再次从用餐的和谐,滑入了一种紧张而微妙的僵持与博弈状态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小林一雅脸上的温和笑容变成了更为沉稳的姿态。

    他放下筷子,双手交迭置于桌面,目光沉稳地扫过中方代表:

    “方先生的顾虑合情合理,关于最大股东身份的证明……这个暂时我还不能给,他确实是有人代持,不过在场的人都可以作证。”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