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默如实回答:“回大将军,此铳制造极为不易,尤以枪管为甚,需精铁卷焊,深孔钻磨,耗时良久。目前月产不过十数杆。操练方面,装填步骤需严格训练,方可熟练,射击精度亦有待提高。然,其威力大将军已亲见,若能量产,组建专门铳队,于战阵之上,齐射之威,足可撼动胡骑冲锋之势!”

    蒙恬沉吟不语,手指轻轻敲击着枪管,感受着那金属的余温。他作为沙场老将,瞬间就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带来的战术变革可能性。虽然目前成本高昂,产量低下,操作复杂,但其战略价值,无可估量!

    就在这时,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!”出声的是军中一位资历颇老、以勇猛著称的骑都尉,他指着火绳枪,语气带着不满,“此物虽利,然装填缓慢,射毕则成烧火棍!且声响巨大,烟雾弥漫,极易暴露位置,更惊战马!与我大秦锐士弓马娴熟、结阵而战之道,大相径庭!若将资源靡费于此等奇技淫巧之上,恐荒废我士卒之本,得不偿失!末将以为,当慎之又慎!”

    这番话,代表了一部分传统将领的看法。他们习惯于现有的作战模式,对于这种颠覆性的新武器,本能地抱有怀疑和抵触情绪,担心会动摇军心,改变他们熟悉的战争方式,甚至影响他们的地位。

    立刻有另一名较为年轻的将领反驳:“王都尉此言差矣!战场之道,唯胜是图!此铳威力惊人,若能善用,乃克敌制胜之法宝!岂能因循守旧,固步自封?”

    “哼,黄口小儿,懂得什么!战场瞬息万变,岂容你慢吞吞装药填弹?”

    “若列阵齐射,一轮便可毙敌数百,何慢之有?”

    将帅之间,竟因这“雷火铳”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。支持者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,反对者则固守传统的经验与荣耀。

    蒙恬看着争论的部下,又看了看神色平静的李默,心中已然有了决断。他抬起手,制止了争论。

    “够了。”蒙恬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新器之利,今日诸位有目共睹。然,其弊亦显而易见。”

    他目光扫过众将,最后落在李默身上:“李曹丞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在。”

    “此‘雷火铳’,乃军国重器。工曹府当继续改进工艺,设法提升产量,降低成本。同时,着手编练一支五百人的‘铳兵’,由你亲自督导训练,摸索战法。所需人员、物资,由大将军府协调拨付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