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翌日,麋威在一位姓范的县长带领下,登上城内一座高耸的土台。
这位范县长,自称是春秋越国大夫范蠡的后人。
据说祖坟就在这附近。
也不知是真是假。
但看昨日他配合关平的表现,应该是有几分眼力见的。
“这里便是著名的楚国章华台!”
范县长主动介绍起来。
“中郎可知此地典故?”
麋威哪里知道这种冷门的典故。
他上来前还以为这就是个土不拉几的高台呢。
于是转头去看身后的潘秘。
后者自称“略有些识记方面的才能”。
只见潘秘不假思索道:
“此台为昔年楚灵王所筑。”
“据说灵王曾与名臣伍举一同登台赏景。伍举便以‘台高不过望国之氛祥,大不过容宴之俎豆’来讽谏楚王作风奢靡。”
麋威一听到楚灵王就有印象了:
“是那个‘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’的楚灵王?”
潘秘:“正是。”
麋威了然。
不由得多看几眼这座哪怕在当前时代都堪称“珍贵文物”的土台。
不得不说,这台是真的高。
哪怕经历了七八百年的风吹日晒,目测依然超过二十米。
差不多有七层楼高了。
站在台上,城内街巷,城外四野,尽收眼底。
所以,尽管华容是小城。
无法跟江陵一样在四方四角构筑高耸的望楼。
却能利用此台观察周边地形。
这正是今日登台的主要目的。
楚王好高台,工匠多累死。
但着实方便了七百多年后的麋威。
举目四望。
县城东南是自大江上游分水而来的夏水河道,此时水极浅,马匹能直接淌水过河。
正西方则是一片开阔的平地。
孙桓的军营,还有他放弃的攻城土垒,都是建造在这个方向。
不过麋威最在意的还是正北边,一片望不到边的大湖。
目测比江陵东郊的荒谷三湖加起来还要广阔。
得益于这丰沛的水源,湖岸边长满了茂密的芦苇丛。
能一路延伸到华容城下。
如果是在夏末芦花盛开的季节,绝对是难得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