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。

    因为啊,已经不会有她们两个了,只有我哦。

    就按照记忆里把他拿下的步骤来。

    首先,帮你把债务上的问题解决吧。

    总感觉现在的阿健,跟那段记忆里的性格略有差别,可能是因为《链锯人》的人气很高,所以他对自己有一个稿费的预期,就没有那么为经济焦急。

    这么一来,如果直接转账的话,他应该不会收吧?

    那要怎样把这笔钱给他,还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?

    “又完成一页了!”

    “四十原老师的笔触还是这么细腻啊,丝袜的质感画得真好。”

    “好期待三月春老师的漫画动画化,如果再加上动态运镜,画面肯定更有感觉。”

    四位助手在另一边工作,完成一页的时候会稍稍休息一下,就随意地聊了几句。

    咦……动画化?

    听到她们的讨论,三日月春奈便冒出了这样的想法。

    那我来投资你的作品动画化呢?

    三日月春奈是美术部的,选修过一门动画产业论的课。

    那门课上介绍过,由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观念,日本的动画制作绝大多数都采用一种叫做“制作委员会”的制度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就是由出版社、电视台、广告公司、周边厂商等好几家公司一起出钱,共同投资一部动画,目的就是为了分摊制作风险。

    在这种模式下,原作者能拿到的“原作使用费”,也就是一次性的授权金,非常之低。

    一部标准12~13集的季番动画,可能就只有区区几百万日元。

    有些更低的只有一百万,甚至几十万。

    这可是整一季的原作使用费,并非一集。

    赚钱的大头是动画播出后的“二次利用版税”,也就是光盘、手办、游戏、IP联动……

    但也只是制作方挣钱,层层分润后,到作家手里的也同样低得可怜,通常只有商品零售额的1%到5%。

    而且这笔钱还要先经过出版社的手,再按照合同分给作者,最后到手的就更少了。

    这种方式,根本没办法立刻解决阿健欠的这笔钱。

    但是也有例外。

    如果不采用制作委员会制度,而是由一家公司独资制作,所有风险自己承担,同样的,所有收益也自己独占。

    这种模式,制作方会分给作家更多收益,原作使用费也可以定到更高,毕竟利益方少,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