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谢三河已经带着十个同样身穿蓑衣、体格健壮的汉子聚集到了门口。

    谢广福不再多言,大手一挥,一行十二人冒着倾盆大雨,踩着泥泞朝着清川河边走去。

    谢三河还抽空去了一趟张秋笙家扛了两根碗口粗的毛竹压阵。

    到达河边,情况比想象的更不容乐观,清川河此刻已经成了一条咆哮的黄龙,河水浑浊湍急,水位高涨,已经淹没了大水车下部的轮辐和水斗。

    上游不时有断裂的树枝、整棵的灌木甚至小型的树干被冲下来,狠狠地撞击在水车巨大的轮子上,发出令人牙酸的“哐哐”声。

    水车的主体结构在洪水的冲击和杂物的撞击下,微微震动着。

    “快!行动!”谢广福扯着嗓子指挥,声音在风雨中有些失真。

    他指挥谢三河和两个汉子,在身上绑上救命安全绳,然后,将绳子的另一端系在岸上的地牛桩以保证人员安全。

    几人冒险涉入齐腰深的湍急河水,奋力将毛竹从车轮上游一侧斜着插入河床。接着,另外几人用大石块和多股麻绳,将毛竹牢牢地绑死在主轴两侧坚固的石头支架上,形成了稳固的“八”字斜撑。

    这样即使有大型杂物正面撞击,轮子也不容易被巨大的推力推向岸外,保住了根基。

    紧接着,又用麻绳绑住主轴,紧紧拴在岸边提前埋设好的“地牛桩”上。这就相当于把水车轮子暂时“绑死”,极大地减少了它在洪水中的晃动空间,避免在接下来拆卸零件时,轴承承受过大而被损坏。

    做完这些固定措施,他们这才开始拆卸最容易受损的部件。

    “拆水斗!用长柄钩,小心别掉河里!”汉子们两人一组,用长柄钩精准地挑掉连接二十四只木斗的销钉。

    木斗一个个被卸下,被迅速传递到岸上。

    蓑衣在如此暴雨下早已形同虚设,所有人里外都湿透了,干脆有人扯掉了笨重的蓑衣,赤着上身,在风雨中更加麻利地干活。

    看着众人忙碌而危险的身影,李双昊再也按捺不住,他悄悄找到一根多余的救命绳,在自己腰间和大腿根处绑好打上死结,检查无误后,也冲了上去,加入了拆卸的队伍。

    雨幕中能见度很低,现场一片混乱,人人都在专注地忙碌着,谢广福一时也没注意到多了一个“编外人员”。

    水车本身的拆卸工作完成后,谢广福又指挥部分人在水车上游约十米处,冒险打下两排坚实的木桩,然后用带来的麻绳迅速编结成“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