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又公平。

    种子分装好了,但还有一个问题:这个时代没有这些蔬菜品种,村民们不知道如何种植。

    谢秋芝能看懂这个时代的字,但让她用笔写大段的说明还是有点吃力。

    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还在学院念书的谢文身上。

    于是,每天晚上回到空间,谢文就多了一项工作:用工整的小楷编写种子说明书,详细写上种子名称、适宜播种时间、种植方法、间距、水肥管理以及注意事项等。

    隔日,种子就被谢文悄悄转移到了云槐县的码头仓库,这个仓库是谢文另外租的中转站,不然每次货物直接凭空出现在奇珍坊的仓库,总不是长久的办法,不如就租下码头的一个小仓库,方便平时转移空间的货物,他去喊了何道一行人过来转运到奇珍坊的后院仓库,这样就形成了桃源村至云槐县货物的完美闭环,也不用假意拜托村里送炭的牛车帮忙带货了。

    谢大虎看着一箩筐一箩筐已经分装好的种子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村里的耕种大事,终于是有了眉目,他回村的时候就听谢里正说起,今年的稻种都用他们奇珍坊的新稻种,他还纳闷呢,奇珍坊的新稻种?他怎么不晓得有这样的好品种,今日果然是见到了传说中的“百日收”。

    立马安排伙计们火速上架,忙完种子的大事,谢家的青砖庭院也迎来了最后的工序。

    屋顶用特制的“皮浆”仔细浇灌了一遍,封闭瓦片的微小孔隙,这样不仅不易长青苔,还能让青砖的颜色更快地“返青”,呈现出更古朴雅致的韵味。

    内外墙也完成了抹灰和刷浆的工序,墙面光洁平整,整个建筑的硬装部分彻底完工,就剩下庭院绿化和室内外软装进场了。

    而这,正是李月兰和谢秋芝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!

    庭院里,早就规划好的地栽区域,石榴、山楂、柿子树苗已经种下,花圃里也撒下了花种,只待春风春雨的滋润。

    谢秋芝每天“清空”一点购物车,新家里就相应地多出一些物件:堂屋的桌椅、卧室的箱柜、仿现代半开放式厨房的碗碟、窗前的竹帘……

    看着空荡荡的房子被一点点填满,逐渐变成理想中温暖舒适的家,这种亲手布置的感觉,让母女二人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儿和喜悦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连接桃源村和桃溪村的清川桥也彻底完工。

    桥身坚固,桥面平整。

    当初因为要引进清川河的河水而答应桃溪村的事情完成了,谢里正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,高兴地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