瑟在1916年因为年老患病,不得不退休了,然后就轮到儿子雨果.施迈瑟继承他的职务,随后就搞出了MP18冲锋枪。

    连技术岗的负责人都能“世袭”,这在后世的科研企业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,但在20世纪初的德玛尼亚却很常见。

    毛瑟,西门子,保时捷,很多家族父子甚至祖孙都是技术大牛。

    鲁路修也没时间慢慢铺垫,于是敬完酒就把话题引到了自动轻武器领域:

    “听说贵公司自开战以来,就在钻研我国的自动武器轻量化改造问题,不知有什么最新进展么?”

    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“冲锋枪”这个新名词,历史上第一把冲锋枪要一年半之后、才被一个意呆利佬造出来。鲁路修讨论时也只能换别的词替代。

    德玛尼亚军队在自动火力轻量化方面,一开始确实走得比较慢。

    他们的MG08重机枪是非常精良好用的机枪,射程、精度、可靠性都比布国的维克斯重机枪优秀,射速也相当。

    但唯独在整枪的重量方面实在是太重了——维克斯重机枪全重也就40公斤,而MG08全重可以达到惊人的65公斤!

    两者的枪身就差了8公斤,而脚架更是差了20多公斤——MG08用的是四脚架,足有37公斤重!

    当然这个四脚架的性能是非常好的,让MG08拥有当时冠绝全球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,无论怎么扫射都完全感受不到后坐力,但就是太重了。导致这东西只能用于阵地防御,根本没法在机动进攻中使用。

    德军“低攻高防”的特性,一小半要归咎于这挺重机枪的机动不便。

    战争开始后,包括毛瑟、DWM母公司,还有DWM位于巴登公国的卡尔斯鲁厄子公司,乃至眼前的伯格曼公司,都尝试了各种轻量化改造计划。

    其中伯格曼公司应该算是走在最前面的了。

    不过如今毕竟才1914年11月,面对鲁路修的垂询,老施迈瑟还是有些没底气。

    他连忙介绍道:“我们已经尽力了,帝国之前的重机枪设计思路有点跑偏,过于追求阵地防御时的绝对火力,牺牲了机动性。想要一下子扭转过来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    我们也考虑过模仿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重新造一款轻机枪,但那需要把很多东西都推倒重来,至少要一两年的时间。如果只是对MG08进行轻量化改造,大约再有几个月就够了,但具体能有多轻我就不敢保证了。”

    鲁路修:“不用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