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述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,“亚元此卷,力压群伦,脱颖而出,此乃——文笔卓然,才学使然!公道自在人心!也自在……文章!”

    说着,他双手抬起,极其缓慢而清晰地带头鼓起掌来。

    “啪、啪、啪……”

    那掌声孤独而突兀地响起,如同冰冷的雨点砸在滚烫的烙铁上。

    知府大人带头,“榜样”在此。

    众秀才们胸中纵有千丈怒火万丈波涛,此刻也如被无形的巨石死死压住,喘不过气。

    一部分人麻木地、毫无感情地跟着拍打着手掌,动作敷衍僵硬,如同提线木偶。

    更多的人则是被身边同窗或后面不明情况的人拉扯着袖子、使着眼色,才勉强从嘴角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假笑,象征性地稀稀拉拉地附和着拍了几下巴掌。

    然而,在那一片象征性的恭维声浪之下,每个寒窗苦读的学子心中,都横着一柄冰冷锃亮的天平。

    无人言语,可那无声的质问却在每个人眼神交汇、在死寂的氛围中疯狂传递:

    这不是明摆着的吗?秃子头上的虱子!

    一个不久前还在贡院门前,连《左传》中“夜缒而出”的“缒”字都念成平声的草包,他那狗屁不通的文章,也能力压群雄、得中“亚元”?

    骗鬼吗?只因他是当朝炙手可热的殿帅府太尉高俅的宝贝儿子!

    说起来,程万里也有自己的考虑,让他表弟高衙内拿到解元之位,最大的原因是亚元不太扎眼。

    位居第二,做个不上不下的亚元郎,风头让解元去顶,既捞足了好处,又避开最锋锐的舆论刀锋,岂非是官场老手精心筹谋的“两全其美”之策?

    学政官面沉似水,在程万里的示意下,再次接过了那支沉甸甸的象牙毛笔,踏着梯级,在榜文顶端第二行——亚元的位置上,以同样遒劲的笔法,写下了七个朱色大字:

    “汴京回籍考生高坎!”

    看着这个名字被烙印般刻上金榜,所有在场之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凉与压抑。

    学政官最后望了一眼下方神色各异、怒火压抑得已近乎凝固的人群,双手在虚空中又做了一个下压的动作,朗声宣布:“本科发解试头名解元,由知府大人亲自公布!”

    说罢,他毕恭毕敬的双手将那卷决定最终命运、烙印着最后秘密的卷册,高高捧起,呈送给程万里。

    程万里笑呵呵地单手接过卷册,那笑容如同庙里的弥勒佛,带着俯视众生的慈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