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阴阳剥皮人 >
    
��完全重合。

    他没有像林小雅预想的那样愤怒或惊恐,更没有将画焚毁。

    他只是将画纸平铺在唯一的工作台上,打开了一盏小小的紫外线灯。

    幽紫色的光芒照射下,奇迹发生了。

    在画纸粗糙的纤维深处,一些极淡的、水波状的荧光纹路缓缓浮现出来。

    那纹路与他在石碑残响中看到的“记忆场”波动,同根同源。

    “它在借她的手,继续画我。”沈默的声音冰冷如铁,不带一丝感情。

    那个东西,那个污染源,不仅存在于镜面反射中,它还能通过被污染者的精神,影响现实,甚至……创作。

    这个发现让他不寒而栗。污染的深度,远超他的想象。

    他立刻着手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,他称之为“认知剥离实验”。

    他通过加密语音,请求苏晚萤在完全不透露他近况的前提下,分别致电三位曾与他紧密共事的市局警员,请他们用几个关键词,描述“沈默探长的典型行为特征”。

    他需要一个来自外界的、客观的“沈默”形象。

    苏晚萤效率极高。

    几个小时后,一份清单通过“记忆密钥”纸条送了进来。

    清单上罗列着警员们对他的印象:逻辑链缜密、语速快、习惯用指节敲击桌面、分析时眼神会失焦、书写时字迹会微微右倾……

    沈默坐在黑暗中,将这份“他人眼中的我”的清单,与自己近期的行为模式逐条比对。

    他像一个最严苛的审计师,审查着自己的每一个念头,每一个无意识的动作。

    很快,他找到了三项致命的偏差。

    第一,他近来思考时,会无意识地停顿在家中各个房间的门框边缘,仿佛正犹豫着要不要推开一扇看不见的门。

    第二,他说话的尾音,在不经意间会微微下沉,带上一种类似于叹息的质感。

    第三,也是最让他毛骨悚然的一点,他在笔记本上书写自己的名字时,“沈”字的最后一笔,开始不受控制地向上挑起。

    那不是他的笔锋,他从未有过这样的习惯。

    结论清晰而残酷:污染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潜意识与行为模式中,它正在像一个病毒改写代码一样,悄无声息地替换着构成“沈默”这个人的基本轮廓。

    深夜,万籁俱寂。

    沈默坐在那张唯一的椅子上,再次缓缓闭上了眼睛。

    这一次,他没有构建任何防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