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龙飞凤舞的“和”字。

    “和字头,就是信用。我陈山,就是信用。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城寨里的兄弟们,怎么办?”

    梁文辉还是不解。

    “他们,不用买。”

    陈山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。

    “分期付款。”

    “房子,我们先盖好,让他们住进去。”

    “房款,他们可以分十年,二十年,慢慢还。每个月,从他们在工厂的工资里扣除一部分。”

    “利息,我们一分钱都不要。甚至,他们要是家里有困难,生了孩子,或者老人病了。我们还可以减免他们的房款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要让所有为和字头流过血,出过力的兄弟,都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跟着我陈山,不仅有饭吃,有工开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个,真真正正,属于自己的,家!”

    办公室里,寂静无声。

    梁文辉张大了嘴巴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
    卖外人的楼花,赚有钱人的钱。

    然后用这些钱,给自己的兄弟盖房子。

    再让兄弟们用分期付款的方式,把成本还回来。

    这个局,环环相扣,滴水不漏。

    既解决了钱的问题。

    又收买了所有人的心。

    (先不要骂,历史上霍先生分期售房,确实让不少买不起房子的香港穷苦百姓住上了新房。至于之后的期房烂尾,那是被资本家玩坏了。)

    九龙城寨,第一次有了过年的样子。

    大年三十。

    往年这个时候,这里只有浸入骨髓的阴冷与绝望。

    今年不一样。

    家家户户门前,都挂上了崭新的红灯笼。

    虽然简陋,却在潮湿的巷道里,连成了一片温暖的,喜庆的红色海洋。

    孩子们穿着新衣,在刚刚铺好的水泥路上追逐打闹。

    他们手里攥着一串串鞭炮,点燃了引线,然后迅速捂住耳朵,在尖叫声中四散跑开。

    空气里,弥漫着硫磺和各家饭菜的香气,混杂在一起,成了独属于这里的,人间烟火味。

    新落成的工厂还没正式开工,但已经挂上了“远东实业”的崭新牌子。

    工人们进进出出,打扫着卫生,脸上是肉眼可见的,对未来的期盼。

    王虎嘴里叼着根牙签,靠在染坊门口,看着这片热闹的景象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
  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