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来渐渐摸到了门道。写李白的 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 要悬腕,笔锋得带着劈开青山的豪气;抄王维的 “明月松间照” 需轻提,让墨色在宣纸上长出青苔;而李商隐的 “锦瑟无端五十弦” 最费心神,每个笔画都要像春蚕吐丝,缠缠绕绕才能织出朦胧的意境。
有次写到 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,蚕蛾正从纸盒里钻出来,翅膀上的鳞粉落在稿纸上,与墨迹混在一起,倒像是诗句生了翅。 书桌上的台历被撕得只剩薄薄一叠。立夏那天默写完孟浩然的 “荷风送香气”,他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支白荷插在玻璃瓶里。
如今荷叶早已枯卷,可每次看到那页诗稿,鼻尖似乎还萦绕着清苦的荷香。端午前后总下雨,他就着雨声抄韦应物的 “春潮带雨晚来急”,听着窗外的雨点击打玉兰树叶,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要 “听雨打芭蕉”—— 有些情绪,只有和着雨声才能流进笔端。
最难熬的是七月初。连续几天的桑拿天,宣纸刚铺好就洇上汗渍。
写到李贺的 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 时,电扇突然停了,闷热的空气裹着墨香涌过来,她盯着 “甲光向日金鳞开” 五个字,忽然觉得那些诗句像铠甲,能挡住现实里的困顿。
于是搬来小马扎坐在楼道里,就着穿堂风继续写,蚊子在胳膊上叮出的包,倒成了与诗人们共赴夏夜的印记。 此刻晨光已经漫过书桌,照亮了堆叠如山的诗稿。
他数了数,整整三十五本,装订线处都泛着毛边。最底下那本的第一页,“床前明月光” 的 “床” 字被泪水泡得发皱 —— 那是考研成绩出来的那天夜里写的。
而最上面这张 “陋室铭”,笔锋沉稳,墨色均匀,像她此刻的心跳。
风从纱窗钻进来,掀起最上面的几张稿纸。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 的磅礴,“润物细无声” 的温柔,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 的怅惘…… 那些曾经只在课本里的诗句,如今都成了指尖的温度。
他忽然意识到,这三个月不是在默写唐诗,而是让那些千年前的灵魂,借她的笔重新活了一次。 楼下传来早点摊的吆喝声,豆浆的香气混着晨光飘上来。
林夏将最后一张稿纸抚平,和其他诗稿摞在一起。阳光落在 “唐诗三百首” 的封面上,那些褪色的字迹忽然变得鲜活。他知道,这些诗稿不会成为炫耀的资本,就像那些流过的泪、熬过的夜,最终都化作了心里的星河。 抬手推开窗户,晨风带着露水的清凉扑进来。远处的天际线正慢慢变红,像宣纸上晕开
有次写到 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,蚕蛾正从纸盒里钻出来,翅膀上的鳞粉落在稿纸上,与墨迹混在一起,倒像是诗句生了翅。 书桌上的台历被撕得只剩薄薄一叠。立夏那天默写完孟浩然的 “荷风送香气”,他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支白荷插在玻璃瓶里。
如今荷叶早已枯卷,可每次看到那页诗稿,鼻尖似乎还萦绕着清苦的荷香。端午前后总下雨,他就着雨声抄韦应物的 “春潮带雨晚来急”,听着窗外的雨点击打玉兰树叶,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要 “听雨打芭蕉”—— 有些情绪,只有和着雨声才能流进笔端。
最难熬的是七月初。连续几天的桑拿天,宣纸刚铺好就洇上汗渍。
写到李贺的 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 时,电扇突然停了,闷热的空气裹着墨香涌过来,她盯着 “甲光向日金鳞开” 五个字,忽然觉得那些诗句像铠甲,能挡住现实里的困顿。
于是搬来小马扎坐在楼道里,就着穿堂风继续写,蚊子在胳膊上叮出的包,倒成了与诗人们共赴夏夜的印记。 此刻晨光已经漫过书桌,照亮了堆叠如山的诗稿。
他数了数,整整三十五本,装订线处都泛着毛边。最底下那本的第一页,“床前明月光” 的 “床” 字被泪水泡得发皱 —— 那是考研成绩出来的那天夜里写的。
而最上面这张 “陋室铭”,笔锋沉稳,墨色均匀,像她此刻的心跳。
风从纱窗钻进来,掀起最上面的几张稿纸。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 的磅礴,“润物细无声” 的温柔,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 的怅惘…… 那些曾经只在课本里的诗句,如今都成了指尖的温度。
他忽然意识到,这三个月不是在默写唐诗,而是让那些千年前的灵魂,借她的笔重新活了一次。 楼下传来早点摊的吆喝声,豆浆的香气混着晨光飘上来。
林夏将最后一张稿纸抚平,和其他诗稿摞在一起。阳光落在 “唐诗三百首” 的封面上,那些褪色的字迹忽然变得鲜活。他知道,这些诗稿不会成为炫耀的资本,就像那些流过的泪、熬过的夜,最终都化作了心里的星河。 抬手推开窗户,晨风带着露水的清凉扑进来。远处的天际线正慢慢变红,像宣纸上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