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仲明闻言不禁笑道:

    “公主误会了,在下是真心觉得这位顾公子的诗写的不错,意境非凡,实乃佳作。”

    “并无任何藏私的心理。”

    他虽然这么说,但三公主明显不信,不仅是他不信,太子也是似笑非笑道:

    “李大人,你乃北齐大贤,为整个北齐天下的读书人修订宗学,想必对于诗词一道有更高的见解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我等有幸能与李大人同席而坐,李大人还是不要谦虚了,就好好指教指教我东吴这些眼高于顶的才子们,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。”

    三公主也直勾勾的盯着他,似乎李仲明今天不说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他们就不罢休一般。

    在场的诸位世家子弟看向李仲明的眼神也都带着一抹挑衅的味道。

    见此,李仲明也颇为无奈。

    想了想,似乎跟他们讲讲也不是不可以。

    文道传承不只是经义大道,诗词同样重要。

    因为诗词的流传肯定会比经义更广更快,也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。

    当大家逐渐开始体会到诗词之美,就会开始寻根求源,去从经义之中寻求根本和灵感源头。

    那时候,经义的传播自然也就变得更加轻松了。

    比如诗经,在这个时候就能起到极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书院的学问虽然都是出自先生陆承安之手,但从一开始陆承安便对他们这些弟子说过。

    他的学问不是一家之学,更不会像那些仙武宗门一般将其当做宗门秘技,秘不外传。

    他的学问不只是属于书院,也不只是属于北齐,而是属于整个九州天下。

    既然自己来到了东吴,又正好有这个机会,那不如就做一回传道之人,从诗词开始,向这些东吴的世家子弟讲解一番。

    做好了这个决定后,李仲明便不再推脱。

    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,身上气质悄然变化。

    随后看向顾念道: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我便啰嗦几句。”

    闻言,三公主不禁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她早就想听听李仲明这位北齐大贤究竟有些什么学问了,今日终于得偿所愿。

    顾念则依然是一脸自信道:

    “还请大贤赐教。”

    李仲明点了点头,开始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“顾公子的诗胸怀意境都算是不错,遣词造句也都很好,但...”

    “却缺少了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