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王了解完金陵湾及封地的基本情况后,并未急于前往各自的驻地。

    朱樉看着湾内尚未完善的码头,率先开口:“金陵湾是咱们在美洲的桥头堡,若是根基不稳,后续封地的物资运输、人员往来都会受影响,甚至哪天遇到变故,连个退路都没有。不如咱们先合力把这里建好,再分赴封地不迟。”

    朱棡与朱棣当即赞同——他们都清楚,金陵湾的重要性远超各自封地,只有这里稳固了,后续的开发才能顺利推进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,三王倾尽船队带来的物资与人力,全力投入金陵湾的建设。

    朱樉擅长统筹调度,便负责规划房屋布局与物资分配,将带来的水泥、木材按需求分发给各施工队伍,还亲自指导工匠搭建粮仓与军械库,确保物资储存安全;朱棡精通农事与工坊事务,一方面组织士兵开垦周边荒地,试种土豆、玉米等粮种,另一方面带领工匠搭建铁匠铺、木匠铺,打造锄头、犁铧等农具与修缮船只的工具;朱棣则专注于防御与海防,他亲自勘察金陵湾周边地形,在海湾入口两侧修建炮台,安排士兵日夜巡逻,同时加固码头堤坝,确保大型船队能安全停靠。

    在三王的齐心协力下,金陵湾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速发展。

    原本空旷的岸边,一座座水泥房屋拔地而起,整齐排列成街区,不仅有士兵的营房、官员的府邸,还有供工匠与民夫居住的民居;港口码头被拓宽加固,增设了十余座栈桥,能同时停靠五艘千石大船,搬运货物的士兵与民夫往来穿梭,井然有序;周边开垦出的农田里,土豆幼苗长势喜人,铁匠铺传出的打铁声与码头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——此时的金陵湾,无论是规模还是设施,都丝毫不输第一个据点大明湾。

    负责镇守金陵湾的周千户看在眼里,心中满是感激。

    眼见三王已将金陵湾建设得初具规模,且各自封地的准备工作也已就绪,他便决定设宴为三王践行。

    宴席设在新建的议事厅内,周千户不仅备好了从大明带来的酒水、腊肉,还特意从沿海捕捞了新鲜海鱼,搭配当地野菜,摆了满满一桌。

    更让三王意外的是,周千户还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殷商部落的子庚首领。

    原来,子庚首领得知近期有大批明军抵达金陵湾,还看到湾内大兴土木——明军不仅搭建了成片的水泥房屋,还在海湾入口修建炮台,每天有无数士兵扛着工具开垦荒地、加固码头,连海面上来往的船只都比之前多了数倍,心中早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