��草席上的土豆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。

    朱元璋直起身,擦了擦额头的汗珠,扭头看向一旁记录的书吏,语气急切地问道:“那个谁,现在一共多少斤了?”

    书吏连忙捧着账本上前,咽了口唾沫,战战兢兢地回答:“启禀陛下,已经快四百斤了!”

    四百斤!按照大明一石一百二十斤的标准换算,这就是三石多,接近四石!

    听到这个数字,满朝文武瞬间沸腾,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——要知道,大明南方最肥沃的水田,水稻亩产也不过三石左右,而这土豆才收获了试验田的一小部分,产量就已经超过了水稻!

    “我的老天爷!难不成世子殿下先前说的亩产二三十石,竟然都是真的?”

    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发出惊叹,这话瞬间引起了共鸣。

    一想到这个可怕的可能性,所有人都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,手中的动作也加快了不少——那可是能让百姓吃饱饭、让大明长治久安的粮食,每多刨出一颗土豆,就离国泰民安更近一步!

    刨出来的土豆数目还在不断增长,书吏也学聪明了,不再逐斤汇报,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主动报出以“石”为单位的总量。

    “五石了!”

    “六石了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着数字不断攀升,现场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,连风穿过温室的声音,都像是在为这场丰收欢呼。

    又过了约莫一个时辰,书吏看着账本上的数字,激动得面色涨红,声音都带着哭腔:“十石了!陛下,已经十石了啊!”

    十石!这个数字像一道惊雷,在温室里炸开!

    所有人都心头一颤,随即更加癫狂地忙碌起来——要知道,十石已经是南方水稻最高产量的三倍!

    换句话说,若是将种植水稻的田地改种土豆,大明的粮食产量将瞬间翻三倍,往后再也不用担心旱灾、水灾导致的粮荒,百姓再也不用忍饥挨饿!

    但这还不是结束——此刻,这块一亩的试验田,甚至只刨了一半!

    朱元璋的眼睛已经红了,他攥着锄头,恶狠狠地对着众人喊道:“挖!接着挖!今日咱们就挖到底,看看这土豆到底能产多少!”

    他要亲手向所有人证明,这土豆就是拯救大明的“粮食神器”,是上天赐予大明的礼物。

    郑清之等翰林院老臣早已没了往日的审慎,此刻都像傻了一般,机械地帮着称重、记录,脸上却忍不住咧嘴傻笑——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