��快拿出来让大家瞧瞧!”
晋王朱棡也跟着附和:“是啊,这粮种关乎大明百姓生计,可是重中之重。”
李景隆与徐增寿对视一眼,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。
李景隆抬手示意,两名士卒抬着几个布袋走了过来,将袋子放在地上。
徐增寿弯腰打开其中一个布袋,金黄饱满的玉米棒露了出来,他拿起一根递给朱高炽:“高炽,你快看看,这是玉米,亩产可达三十石,煮熟了能当主食,磨成粉还能做饼。”
随后又打开另一个布袋,露出红紫色的红薯:“这是红薯,埋在土里生长,耐旱耐贫瘠,就算是山地也能种,产量比玉米还高。”
接着,他又依次展示了土豆、南瓜与辣椒——土豆外皮褐色,形状圆润;南瓜橙黄硕大,散发着淡淡的香气;辣椒鲜红小巧,模样格外奇特。
“这些都是我们从美洲殷遗部得来的,除了土豆、玉米、红薯这三种高产粮种,南瓜能当菜也能当粮,辣椒虽不能果腹,却能调味,让饭菜更可口。”
李景隆在一旁补充道,“殷遗部的首领还把每种作物的培植方法都告诉了我们,都记录在文书里了。”
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这些从未见过的作物,神色紧张又期待。
朱高炽拿起一根玉米,仔细打量着金黄的颗粒,又拿起一个土豆,感受着沉甸甸的重量,手指轻轻摩挲着外皮。
他沉默片刻,突然放声大笑,声音中满是激动与喜悦:“好!好!好啊!景隆、增寿,你们立了大功!不,是立了不世奇功!”
“这些粮种,尤其是土豆、玉米、红薯,耐旱高产,适应性强,无论是中原平原,还是西北山地,都能种植。只要推广开来,大明百姓再也不会受饥馑之苦,‘易子相食’的惨剧,也能彻底消失!”
朱高炽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,他将玉米递给身边的朱雄英,又把土豆分给三位藩王,“你们看,这就是能改变大明命运的粮种!有了它们,我们开拓美洲的意义,又重了何止百倍!”
朱雄英捧着玉米,眼中满是惊喜:“这么高的产量?那以后就算遇到灾年,我们也有粮可吃了!”
秦王朱樉拿着土豆,掂了掂重量,笑道:“好东西!有了这粮种,孤带去金山角的人,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!”
晋王朱棡则盯着红薯,若有所思:“这红薯能在山地种植,正好能解决我封地内山地多、耕地少的问题。”
燕王朱棣也点头称赞:“此物若能
晋王朱棡也跟着附和:“是啊,这粮种关乎大明百姓生计,可是重中之重。”
李景隆与徐增寿对视一眼,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。
李景隆抬手示意,两名士卒抬着几个布袋走了过来,将袋子放在地上。
徐增寿弯腰打开其中一个布袋,金黄饱满的玉米棒露了出来,他拿起一根递给朱高炽:“高炽,你快看看,这是玉米,亩产可达三十石,煮熟了能当主食,磨成粉还能做饼。”
随后又打开另一个布袋,露出红紫色的红薯:“这是红薯,埋在土里生长,耐旱耐贫瘠,就算是山地也能种,产量比玉米还高。”
接着,他又依次展示了土豆、南瓜与辣椒——土豆外皮褐色,形状圆润;南瓜橙黄硕大,散发着淡淡的香气;辣椒鲜红小巧,模样格外奇特。
“这些都是我们从美洲殷遗部得来的,除了土豆、玉米、红薯这三种高产粮种,南瓜能当菜也能当粮,辣椒虽不能果腹,却能调味,让饭菜更可口。”
李景隆在一旁补充道,“殷遗部的首领还把每种作物的培植方法都告诉了我们,都记录在文书里了。”
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这些从未见过的作物,神色紧张又期待。
朱高炽拿起一根玉米,仔细打量着金黄的颗粒,又拿起一个土豆,感受着沉甸甸的重量,手指轻轻摩挲着外皮。
他沉默片刻,突然放声大笑,声音中满是激动与喜悦:“好!好!好啊!景隆、增寿,你们立了大功!不,是立了不世奇功!”
“这些粮种,尤其是土豆、玉米、红薯,耐旱高产,适应性强,无论是中原平原,还是西北山地,都能种植。只要推广开来,大明百姓再也不会受饥馑之苦,‘易子相食’的惨剧,也能彻底消失!”
朱高炽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,他将玉米递给身边的朱雄英,又把土豆分给三位藩王,“你们看,这就是能改变大明命运的粮种!有了它们,我们开拓美洲的意义,又重了何止百倍!”
朱雄英捧着玉米,眼中满是惊喜:“这么高的产量?那以后就算遇到灾年,我们也有粮可吃了!”
秦王朱樉拿着土豆,掂了掂重量,笑道:“好东西!有了这粮种,孤带去金山角的人,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!”
晋王朱棡则盯着红薯,若有所思:“这红薯能在山地种植,正好能解决我封地内山地多、耕地少的问题。”
燕王朱棣也点头称赞:“此物若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