��有你这话,我就放心了!”牛犇满意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两人没再多说,因为真的不熟。

    一行人很快走到校场,就在他们走路的工夫,已有传令兵跑来通知过,百步木靶立在众人眼前;既然如此,林锐也不废话,象征性请示后,就开始当着众人的面装弹、挂火绳。

    牛犇听他提过用法,很干脆的上前充当副射手。

    区区数十息后,随着一声轰鸣,远远的木靶直接四散乱飞。

    四尺五(一米多)的长枪管,配上简易瞄准装置,目标还是区区百步(约一百五十米)距离上的人形木靶,只要稍加训练,想要打中真的很轻松。

    眼见于此,牛继宗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一个月之内准备一百支,给神威营送去。”他也没废话,直接提出要求,然后转身走人,留下校场上一堆羡慕到红眼的目光。

    “犇大哥,这个——”林锐却有些蒙圈,“小弟刚刚上任,对武库清吏司完全没有任何了解,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水平如何,百支抬枪确实不多,可总得有人造吧?”

    “锐兄弟别急。”牛犇笑着搭住他肩膀,推着一起向外走去,“神威营是齐国公府陈(瑞文)叔叔的地头,一向是自家人,你只管想办法弄出来,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林锐立刻明白过来。

    没什么意外的话,他在扬州的事情应该已经被这些大佬们查了个底朝天,对抬枪的威力和用法也都有了大概认知,今天与其说是要看看,不如说是为了确认。

    现在既然知道没问题,就该给下面分好处了。

    站在现代的眼光看,抬枪确实哪儿都有毛病,但如果放在封建时代对比的话,那可真是堪称“完美”的基层级远距离支援火力。

    尺寸大?不是两个人扛吗?不论人马走路,在乎什么尺寸?

    射程近?最好的弓弩手也别指望在百步距离上保证火力。

    火绳击发、雨天不能用?弓弩也特么不能用。

    价格高?弓弩便宜?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,火器胜在便于大规模量产,一支最多半个月就能造出来;真正上等的强弓硬弩制造却非常耗时间,什么备料、上胶、阴干等等,没个一两年工夫别指望能看到成品。

    而且,弓弩手需要极为严格的训练,且必须有足够天赋,真到战场时还要保证气力,时间一长根本别指望再射,所以历来有“临敌不过三箭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抬枪不同,只要弹药充足,从早打到晚也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