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

    2.16抵京

    七月的京城,正被盛夏的热浪笼罩。

    只是和林锐的现代记忆不同,似乎也没那么热。

    大概是因为正值傍晚,街上的行人虽多,但脚下都显得有些匆忙急躁,或许是想在天黑前赶回家中;倒是有不少欢乐的孩童,无忧无虑的在街边兴奋追打着。

    风景很一般,或者说谈不上什么风景,至少在林锐眼中如此。

    街边几乎没什么绿化,虽说大路都是青石铺好,也没多少垃圾之类杂物,却永远少不了灰土的覆盖,微风一起贴地飞扬,大风一现漫天枯黄,和现代都市完全没得比。

    这还是说的内城。

    京城作为大周国都、首善之地,城中历来有“东富西贵、南贫北贱”的说法,而且是从前明一直传到当今,基本算是准确概括。

    内城中,东城大多为富户宅院、西城主要是官员宅邸。

    外城住的其实都是平民,只是比较起来,北城比南城更差些。

    单纯说道路的话,内城大多都已经完成铺装,也有相对够用的各种排水设施,总体还算不错;外城却要差的多,不论是道路还是其他配套设施,基本都是能凑就凑。

    城市如此,周边也一样,老话说“烧不尽的西山煤”,听着好像很提气,实际却是因为京城作为明、周两朝国都,连续二百多年发展至今,树木早已烧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荒山秃岭、黄土飞扬、不外如是,再不用煤,饭都吃不上。

    所以,家中所用燃料也是区分身份的“标准”之一,普通百姓多烧各类煤炭,大家富户基本都是购买薪柴,市场成本大约三倍的差距,实际还得再加两倍。

    翰林街。

    这里当然属于内城,顾名思义,周围住的多是文官。

    林家老宅正好坐落在正街北侧,看起来明显刚刚修缮过,外墙全部用白灰重新喂缝,门楣已经粉刷完毕,周围还能看出不少尚未消失的施工痕迹。

    一溜马车缓缓停留在大门前,林锐跳下快马安排拉起帷帐。

    半晌,等到终于准备好、无关人员回避后,各台马车纷纷打开车门,贾敏不顾形象第一个下来,表情复杂的抬头望向大门正上方。

    “林府、林如海题”。

    物是人非。

    “夫人!”林锐急忙走到门前,摆手示意尤家姐妹上前扶住。

    “多少年啊!”贾敏语气复杂,说话间忍不住落下泪来,“我都以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