僚送来的消息,说是妹夫大半个月前上的折子,这次办妥一件大案,查抄一家江南闻名还贩卖私盐的盐商,很是填充了国库。

    又有他这两年连续立功的前事,去岁更是将两淮盐税收到两百万两银子,开了自太上皇荣养、陛下登基七年来的先河,听说陛下在御书房大大夸赞,连说要召回提拔呢!”

    “好、好、好!”贾母露出欣慰的笑容,“如海当初在京中就得陛下重用,倚为心腹之臣,如今立下如此大功回来,还能少了恩典不成?看来啊,他这是要起势了!”

    “母亲说的是!”贾政同样一脸喜色。

    “你们兄弟更要好好来往。”贾母继续安排,“老婆子记得,以前你们就有很好的交情,这几年没少书信联络吧?可曾听他提起过立功的事情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有的。”贾政连连点头,“而且,每次提起都少不了一个人,说是他们姑苏林家的族侄,自两年多前投奔后,很是为他做下不少大事,这两年的功劳多得此人之助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贾母反而皱起眉头,“他叫什么?”

    “说是叫林锐,内弟还为他起了个表字‘安平’。”贾政想了想才答道,“因为表现出色,投奔后没多久便捐了官儿,如今为内弟掌着下属的盐丁,几百号人管的井井有条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”贾母愈发皱眉,“老婆子记得,他还给你来过信,说是要保举一个我们的本家子弟,请你代为活动,后来放出去当了不小的官儿,是谁来着?”

    “母亲说的是贾化,字时飞,如今于金陵任知府之职。”贾政急忙解释,“说这话已经是小半年前,母亲还能说的如此清楚,真是好记性啊!”

    “怎么不是他跟着立功?”贾母却没搭理他的马屁。

    “这个——”贾政完全不解,“母亲,时飞在金陵任职啊!”

    “你呀!”贾母轻轻摇头,“罢了,去忙吧!”

    “儿子告退!”贾政茫茫然起身,全不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贾母却没搭理,反而低着头沉思起来。

    “丫头,这个贾化被放去金陵,是谁的路子?”她突然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老祖宗,是二老爷找了王家舅老爷,请他帮忙运作的,说是我们四家本就出身金陵,留他过去看着也好。”丫鬟鸳鸯急忙答道,“这事儿是二太太帮着操办的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”贾母的眉头更紧,“我怎么记得,王家近期——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她突然顿住,显然是记不清了。

  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