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,再放点青菜,味道可好吃了。”妮妮立刻挺直了胸膛,很认真的给童倩说着她的计划。

    一些复杂的菜妮妮不会做,但是简单的饭菜她已经做得像模像样了。

    生火很很麻溜,灶台稍微有点高,但这也难不倒她,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炒菜,煮面条,完全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“还可以去食堂吃,食堂里有炒菜,更好吃。”小朵补充道,“给我俩留点钱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妮妮是真的懂事,父母不在,她知道要撑起责任,小朵则是一点都不害怕,反而很期待。

    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天,这天陈浩早早的起来,开着小轿车直接出了红旗生产队,往市里去。

    周高廉厂长今天到市里。

    两人要商谈茅台厂10%酒水采用市场方式销售问题的合作详情。

    这是一笔潜力非常巨大的单子,必须得拿在手上。

    专卖店是用来增加格调,这10%的。单子则是涉及到往后到底能不能成为茅台酒水销售商,而且还是最大的那一个的问题。

    陈浩把车开到了专卖店,停在了外头。

    杨艳和苏小娟都在店里。

    见到陈浩,两女很开心。

    “陈哥你来了,周厂长他们开车过来的,还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。”杨艳说道。

    她马上放下手里的活,给陈浩泡茶。

    陈浩喜欢喝茶。

    “生产队真的那么好吗?报纸上说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,有自行车,盖上了新房,比有单位的职工还要好。”苏小娟问道。

    她对这个很好奇。

    “报纸上那是夸张的手法,红旗生产队30多户,只有部分家庭买了电视机,买了自行车,不过要不了多久,整个生产队的村民,肯定是家家户户都能够有电视机,有自行车,能够盖上新房。”对这一点,陈浩非常确信。

    盖房子才几千块钱,电视机和自行车也不算贵,不说其它收入,单就借助在村民家里的同志,就能给村民提供不错的收益。

    越是在政策发生大的改变的时候,阶层越是容易实现跃迁

    改革开放就是实现阶层跃升的好时机。

    “真要是那样,就比国营单位的职工日子过得还要好。”苏小娟说道。

    “真想去看一看,看看陈哥你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,报纸上虽然写了,但是还是亲眼看更有感觉。”

    她非常好奇。

    “这也不是什么难事,实际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