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的事,听到李天明这么说,立刻出言反驳。

    “钢铁可是战略物资,甭管到啥时候,都得在国家的手里攥着!”

    “要是未来连钢铁这种战略物资也开始市场化呢?”

    李学军又是一怔,最近市里一直在开会,作为大国企的领导干部,他也能接触到不少核心信息。

    计划经济要朝着市场经济逐渐过渡。

    现在虽然还没涉及到钢铁产业,但是未来……

    谁能说得准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这个……不可能吧?”

    李学军的语气也有些含糊,他知道这个侄子很有前瞻性。

    可是要将海城钢铁厂也推向市场?

    李学军感觉就好像在听笑话一样。

    “现在要和国际接轨,咋接轨?不光是要将外国的东西引进来,也要让咱们的东西走出去,钢材也一样,未来国内的这些大型钢厂之间同样存在竞争,甚至是到国际上去和外国的钢材竞争,还和以前一样,关起门来自己搞,靠啥竞争?”

    李天明说的这些,李学军根本就没想过,他只知道,现在国家建设,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钢材,钢铁厂根本不缺市场。

    但以后……

    近些年国内的钢材产量越来越高,总有市场消化不了的那一天,到时候,竞争也就无法避免了。

    “大伯,咱先不说以后,单说眼下,国门打开了,未来涌进来的东西越来越多,人家比咱们的技术先进,产品质量也比咱们的好,国内的这些企业……生存才是大道理!”

    一番话说得李学军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“要是这样……不是和以前一样了吗?”

    李学军说的以前,是指解放前。

    大量外资抢占中国市场,疯狂冲击着民族资本。

    洋火、洋车……

    就连一个小小的钉子都叫洋钉!

    “所以啊,打铁还需自身硬,咱们得把自己的本事练出来,才能去和外国人竞争。”

    “像你说的那样,国企放开限制,允许个人和大集体参与就行了?”

    李学军感觉脑子有点儿乱,完全跟不上李天明的思路。

    “具体问题,要具体分析,找到病因,才能对症下药,现在的电冰箱厂,要是再不改的话,迟早完蛋!”

    技术落后,产品没有竞争力,一旦全面市场化,这样的企业不被淘汰才怪呢!

    “钢铁厂……”

    在其位,谋其政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