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天明早就想换辆车了,只是一直没有门路,既然冶金局要更换公务用车,说什么也得弄上一辆。

    两个人说着话,车经过长甸河桥,再往前就是李家台子了。

    隔着车窗,地里的水稻已经抽条长高了,绿油油的一大片,看着就喜人。

    “天明,最近的报纸看了没有?”

    呃?

    孙立突然提起最近的报纸,李天明顿时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“咋了?又有啥新的精神?”

    最近中枢明显加快了改革的步伐,时不时的就要发布一些改革措施。

    “是关于你们农村的!”

    李天明闻言一惊,忙问道:“上面说的啥?”

    孙立回忆了一下:“好像是和土地政策有关。”

    土地政策?

   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?

    李天明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很熟悉,但是已经很久没人提起的词。

    历史的进程又一次被撬动了。

    他记得很清楚,这项政策是明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的,而且,还只是定点施行,全凭自愿。

    要是问李天明改开到底是哪一年,什么时候,或者国内的《专利法》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。

    他肯定不清楚。

    因为上一世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,李天明根本关注不到,和他也没啥关系。

    但土地政策改革,作为农民,他肯定记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一直到1980年,老人家在一次重要谈话中,提到了:农村改革势在必行。

    随后中枢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,明确指出“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”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。

   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算是正式推行全国。

    那段时间,村里的大喇叭一天到晚的向全村人宣讲新政策,很多条条款款,李天明到现在都还能回忆起来。

    而提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肯定绕不过安徽凤阳的小岗村,正是那18位农民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,率先施行了“大包干”,才推动了农村工作改革。

    只是现在……

    好像没小岗村什么事了。

    “孙哥,直接把车开到村支部!”

    上面派发下来的报纸,全都在村支部,李天明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那份报纸。

    “天明,回来啦!”

    马长山正准备回家吃饭,就见李天明急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