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,外带棒子面粥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,即便是身居高位,绝大多数人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。

    不像后来……

    唉……

    吃过饭,李天明告辞离开。

    时间还早,便想着顺路去看看大莲,可还没到棉纺厂,就先遇上了。

    “你们这是……”

    今年8月份开始,从海城发往永河县的公交车又加了一辆,始发站正在棉纺厂附近的长河大桥。

    离得老远,李天明便看到李莲和孙长宁站在路边等车,一起的还有一对老夫妇。

    “哥!”

    看到李天明,大莲立刻迎了过来。

    孙长宁跟在后面。

    “哥!”

    李天明点点头,目光落在了他们身后的那对老夫妇身上。

    “这是……我爸妈!”

    之前孙长宁和大莲一起回李家台子,当时李学工就要求了,孙长宁的父母来一趟,双方家长见面,把两人的婚事定下。

    得知是孙长宁的父母,李天明连忙把拖拉机停在了路边。

    “叔,婶儿!”

    孙父孙母都是农民,第一次出远门,而且还是为了儿子的婚事,颠簸了一路,早就是又累又饿。

    听未来儿媳妇管面前的年轻人叫“哥”,连忙起身。

    无论是南方,还是北方,舅爷的地位都不是一般的高。

    外嫁的姑娘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,舅爷上门,砸了婆家的锅都没人敢挑理。

    “长宁,叔和婶儿这是刚下火车啊?”

    火车站就在附近。

    “刚接上,正准备回村呢。”

    “糊涂!”

    李天明皱眉道。

    见李天明冷了脸,孙长宁立刻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这位大舅哥可是最不好惹的,比未来老丈人、丈母娘还吓人。

    “等着!”

    李天明说完就走了,没一会儿回来的时候,手里多了一包点心。

    “没瞧出来,你爸妈都饿着呢!”

    老两口子刚才见李天明发火,还不知道是咋回事,看着递到面前的点心,连忙推辞。

    “不用,不用,我们不饿,不饿!”

    孙父说话带着很浓的南方口音。

    “马上就是一家人了,叔,您老就别客气了!”

    说着把点心塞到了孙父的手里。

    要不是时间不赶趟,说什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