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村口,点燃一挂鞭炮,通知张家人,接亲的到了。

    李天明和天生来过一趟,还记得路。

    车停在门口,天生在一众堂兄弟的簇拥下进了院儿。

    “爸,妈,我来接秀芝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!”

    对天生这个女婿,张家两口子是一百个满意。

    人稳重,性子也好,如今更是做了李家台子电风扇厂的厂长,每个月赚的,比城里的工人都多。

    像这样的好女婿,打着灯笼都难找。

    穿戴一新的张秀芝被她的姊妹们扶着出了门。

    噼里啪啦……

    又是一阵鞭炮声。

    “搬嫁妆!”

    李天明一挥手,天满、天林、天亮等人纷纷上前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的嫁妆,基本上都差不多。

    暖瓶、脸盆、梳妆镜、茶缸、痰盂、被褥、手电筒……

    条件好的人家会给闺女陪送个值钱的大件儿。

    张家在大庭村是大姓,日子过得不错。

    当初说了,张秀芝过门,会陪送个大件儿,人家也说到做到,直接亮出来一台缝纫机。

    李家自然也不能小气了,按规矩,迎亲的时候,要带着一条离娘肉。

    一般都是二斤,李学工直接从村养殖场买了一头猪,拆下整整一百斤肉。

    嘭!

    天亮扛着猪肉进门,放在灶台上,发出了一声闷响。

    张家来道喜的亲戚们见状,一个个的都懵了。

    这李家台子的日子是富裕了啊!

    出手也未免太豪横了。

    可这样一来,往后大庭村的姑娘怕是不好嫁了。

    毕竟这年头,谁家能动不动就拿出一百斤离娘肉?

    “新娘子出门喽!”

    天会站在门口吆喝了一嗓子。

    方艳梅上前,扶着张秀芝上了车。

    其他亲友坐后面的马车,出发返回李家台子。

    噼里啪啦……

    一路上鞭炮声不断,在当地这叫避煞。

    虽然上面三令五申地禁止这种封建迷信行为。

    可哪里真的能禁得住。

    多少年的老规矩了。

    谁敢管?

    结婚大喜的日子,你让我一天不痛快,老子让你一辈子不痛快。

    66年,李家台子有户人家娶亲,回来的路上放鞭炮避煞,真有个愣头青拦着,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