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毛钱,乖乖,县里的物资局过来收,一斤才给咱们两毛。”

    每年物资局收购鱼虾的价格,村支部都会贴出来。

    去年给的收购价就是两毛一斤,就这还比以前涨了两分钱呢。

    5000斤鱼,李家台子才能入账1000块钱,324户人家,每家到了年底才能分到3块钱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,乡亲们对于打渔都变得不积极的原因。

    辛苦大半个月,最后才分到这么一点儿,换做是谁能乐意。

    “天立,后面盯好了,千万可不敢散开!”

    骑着自行车,跟在后面的李天立忙应道:“叔,放心,我盯着呢!”

    就这么一路聊着,一路走,速度还不敢太快,一来怕路不好,把草绳颠折了,二来也担心大青马太劳累。

    经过宁固镇的时候,找了个地方,把大青马放开,吃了点儿草料,饮过水,歇了差不多一个钟头,才继续赶路。

    走走停停,刚到市里,就被拦下了。

    看着走近的警察,李学工吓得脸都白了。

    “天明,咋整?”

    李天明看到三叔的反应也是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“您别慌啊,咱们又不是干坏事的,等会儿我和警察说,您……”

    就李学工现在的模样,任谁看了都以为心里有鬼呢。

    吆喝着,把马车停到路边,李天明主动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“同志!”

    警察对着李天明敬了个礼。

    “你们是干什么?”

    大半夜的赶着马车进城,谁见了都得问上一句,更何况是巡逻的警察。

    “您好,警察同志,我们是给海城钢铁厂送鱼的,这是我们的介绍信!”

    李天明也是突然想到这一节,昨天就让李学庆以李家台子村支部的名义,开了一封介绍信。

    这年头出门在外,手上要是不拿着介绍信,别说办事,想要住宿都没有招待所接收。

    警察打着手电,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上面写的李天明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是我,那个是李学工,后面骑自行车的是李天立!”

    警察点点头,接着又围着马车转了一圈,还伸手在大木盆里摸了摸。

    “怎么这么点儿进城?”

    “不这个点儿来不成啊,这鱼打上来都是新鲜的,要是白天来,一路上都得晒死了。”

    虽然已经到了10月份,可中午气温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