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拿起面前那份厚厚的草案,轻轻拍了拍封面,然后放下,目光依然锁定小林:
“合作框架,双方已有初步共识。今天的关键,在于落实共识的细节,在于如何将诚意转化为双方都放心、都能切实履行的刚性条款。”
“为了提升效率,减少反复,我提议今天的讨论聚焦几个核心环节:第一,政策支持与风险分摊机制,特别是东京方面关于《规约》表决的最新动向和实际支持保障,这是合作的根本前提;第二,核心工艺的保护与使用界限,以及具体的反泄漏机制;第三,合作产品的研发、生产,工厂抵押的执行细节和市场进入的具体节奏与权责划分,包括小林社长之前提到的本土化推广计划;第四,试销期的设定与评估标准。”
他这番话,瞬间将小林在走进这间会议室前内心盘算的那些关键点,抵押额、政策风向、话语陷阱、舆论压力,几乎全都罗列到了桌面上,甚至比他盘算得还要系统和具威胁性。
尤其是第一点直接要求政策动向和“实际支持保障”,相当于将小林之前试图用国会表决结果作为承诺的模糊性,摆在了必须清晰化的位置上。
“此外,我们拳头产品也按照目前东南亚市场做了销售排名,小林社长可以根据需求自己筛选在日本上市的产品。”
“我们现在已经做了库存准备,只要今天谈妥,下午就可以提供第一批货物。”
小林感到头皮微微发麻,方言所说的每一点都直指要害,仿佛把他内心的算盘看了个通透,后面的说的明显就把他可能想到的路也给堵上了。
中方所有的态度表现的都相当积极,小林本可借口“日方需准备货品,手续繁杂来操作,但是方言通过压缩执行时间,堵住了风险窗口。
而且要求是必须按照原定计划一丝不苟的执行,各方面都不松口。
“贵方的效率真是令人钦佩。”小林放下茶杯,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,“只是第一批货物的清关手续、日本药局的上架备案……这些流程通常需要一周左右,若是下午就发货,恐怕会卡在海关那边。”
没等方言开口,外贸部的王科长就接过了话头:
“小林社长放心,我们早就和海关总署沟通过了,只要合作协议一签,凭我们出具的‘中医药出口绿色通道’证明,清关时间能压缩到 24小时。至于日本药局的备案,外交部的李老已经跟东京都医药协会打过招呼,他们会优先审核咱们的产品,毕竟这是‘中日医药交流示范项目’,两边都盼着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