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到和方言握手时,小林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。

    眼前的年轻人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蓝色中山装,笑容温和,看起来和普通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,可他一想到校门口的横幅,就觉得这平静背后藏着锋芒。

    “方先生,我们又见面了。”

    “小林社长一路劳顿。”方言的握力适中,松开手时补充了一句,“刚才在校门口,不少新生和家长都在说,期待咱们的合作能让中医药走得更远呢,希望今天的会谈是个好的开端。”

    就这一句话,让小林的心跳漏了一拍。他瞬间明白,方言是在提醒他,外面那么多人看着,合作只能“顺顺利利”,别打歪主意。

    他强压下心里的不快,笑着点头:

    “那是自然,我们定当全力以赴。”

    客套的寒暄还在继续,赵锡武热情地邀请小林往里走,嘴里说着“洽谈室已经备好,咱们边喝茶边聊”,可小林的心思早就不在这上面了。他一边应付着身边人的客套,一边在心里快速盘算。

    只要记者还在,就必须保持“诚意满满”的姿态,哪怕心里再不满,表面也得装到底。

    那个方言不简单,校门口的横幅十有八九是他的主意。年纪轻轻就有这么深的心思,谈判时必须加倍小心,别被他绕进话里。

    回头得让助理偷偷跟记者说几句“合作进展顺利”的场面话,先把舆论稳住。要是被津村的人抓住把柄,说他“谈崩了”,革新派那边不好交代。

    还有抵押工厂的数额,原本想再压一压,现在看来只能暂时搁置。在这种公开场合,提“减少抵押”只会被解读为“缺乏诚意”,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小林回头看了一眼,只见记者们还在对着他的背影拍照,家长和新生们也还在议论纷纷。他深吸一口气,把手里的花束递给助理,整理了一下领带,脸上重新挂上无懈可击的微笑。

    这场谈判,从他看到横幅的那一刻起,就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博弈了——中方用一场热热闹闹的“公开欢迎”,把他架在了“必须合作成功”的架子上,他除了配合,似乎别无选择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小林忍不住在心里又骂了一句“八嘎”,可脚还是诚实地跟着赵锡武走进了研究院。

    很快众人就来到了会谈室,今天谈判的人明显是多过上一次的,好像是中方这边故意做给他看的一样。

    你不是认为我们九月一号没人吗?

    好!

    那我现在就给你瞧瞧到底有没有人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