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8章 导引药气的古法,真丝地毯与季节怪病(二合一章)(6/9)

    
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施展,不用害怕病人搞完了吃药,闹到最后没治好,反倒是说他技术不到位了。

    方言针对黄红英的复杂病情,综合肺肾阴虚、脾虚湿盛、肝郁化火的病机,结合其长期药物依赖史,制定了系统性治疗方案。

    核心方剂以固本通窍汤为基础,方剂如下:

    炙黄芪30克、麸炒白术15克、辛夷(包煎)10克、苍耳子(炒)6克、生地黄20克、百合15克、乌梅12克、柴胡9克、黄芩9克、法半夏9克、丹参15克、炙甘草6克。

    全方每日一剂水煎两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

    他那个方子里,其中黄芪固表提升卫气,白术健脾修复肠黏膜,辛夷苍耳子专攻鼻窍炎症,生地黄百合滋阴润肺,柴胡黄芩疏肝清火,法半夏燥湿调节组胺受体,丹参改善微循环,乌梅甘草修复黏膜屏障。

    这次方言还加了个之前没用过的法子。

    他写到:

    药渣另加桂枝15克、花椒10克煮水熏鼻,通过药气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。

    《伤寒论》里张仲景在“鼻鸣”证治中提出“药气入肺”理念,后世医家发展出以辛夷、细辛等辛温药物蒸气熏鼻,直接作用于手太阴肺经所主的鼻窍。

    方言加入桂枝取其宣通阳气之功,合“桂枝透达营卫,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”的引经思想。

    此外《肘后备急方》熏蒸疗法,葛洪也用苍耳子、白芷等煮汤以气熏鼻,治疗鼻窒塞痛。

    另外,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提出“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”,方言这次将内服药渣二次利用,通过熏蒸使药性以“轻清之气”上达鼻窍,避免内服大量辛散药物伤阴的弊端,也是“给邪出路”的治疗原则。

    这种内服加熏蒸的立体疗法,承袭的是导引药气的古法。

    只不过方言之前没用而已。

    此外方言又写上,每日辰时(7-9点)针灸足三里、中脘健脾利湿,酉时(17-19点)针刺太溪、涌泉补肾纳气。

    写完之后,方言对着患者说道:

    “那就安排住院吧。”

    “待会儿药就会送过来。”

    院长听到这里,直接对着他们两口子说道:

    “走,我带你们去。”

    温振邦这时候还不忘了拿出了个红包放到了方言桌子上。

    “方大夫费心了。”

    “客气。”方言笑了笑说道。

    虽然是院长带来的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